不知不觉,「煲耳机」这件事似乎成为了买耳机的人必备的工作,一些商铺甚至会提供所谓的「煲机音乐」,用户辛辛苦苦将耳机买回家,还需要使用特定的音乐对耳机进行一长段的洗礼,目的也只有一个,让耳机的音质变得更好。
网络上对于煲耳机有着一系列的教程,看起来十分繁琐,比如:
- 1、舒筋——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(用较轻松音乐);
- 2、通络——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(用别太摇滚的音乐即可);
- 3、习武——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(用自己常听的音乐均可);
- 4、打擂——使用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(用自己常听的音乐即可);
- 5、出道——进入正常使用阶段。
- 6、成才——进入HIFI使用阶段
实话说,我真的没那个精力去进行这些过程,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煲耳机能提升音质,光光这一点就值得他们去尝试。那么,煲耳机真的有必要吗?
我们先来说说煲耳机的原理。煲耳机,实际上就是让耳机的机械结构加速老化的一个过程,由于新耳机的振膜初始状态都比较紧,声音方面没有进入最佳状态,而通过煲耳机,会让振膜状态稳定,声音自然也会渐入佳境。通俗来讲,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新汽车的磨合期,这两者在方式和目的上是基本一致的。
从理论上讲,煲耳机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地方,但问题就出在煲完后,耳机的音质是否有着可闻的提升,如果提升幅度很小,那么花这么大功夫去煲耳机又是何苦呢?有人还特地做过这样的试验,他邀请了数名专业的和不专业的用户来测试耳机,同一款耳机,其中一款煲开了,另一款为全新,通过蒙眼试听几轮音乐,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听得出区别。结果显示,他们的正确率很低,而且不少人都选择了全新的耳机比较好听,也就是说对于不少人来讲,耳机煲开和全新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。
不只是普通用户,知名音频厂商舒尔也曾经做过实验,希望验证煲耳机是否有用。他们测试了一条使用了十分长时间的舒尔E1耳塞,结果显示,这条E1的性能指数与刚出厂时一致,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改变了自身的一些性能。
在我看来,煲耳机这件事并不完全属于虚假的东西,只是对待煲耳机的态度,我们似乎变得有着严肃了。并不是所有耳机通过煲机后都会有质的提升,这点是需要我们认知到的,目前确实是有着耳机通过煲机后声音区别很大的例子,但这往往会让很多消费者认为这个过程是必要,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不煲机就听歌会把耳机听坏的想法。
放心吧,安心听歌,声音别开太大,买耳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欣赏音乐,而不是去折腾自己,至于煲耳机,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?